走在人行道上,那天的天氣很好,下午。通常我們會忘記抬頭看看遼闊的天空,只注意前方是否有障礙物,是否會撞到頭,是否會踩到狗屎。迎面而來一個女生,眼神對到之後,世界只剩我們兩個,路人們變成了一絲絲的線,仍然處於層流的狀態,模糊的速度感,焦距始終在我的視野中,直到我們擦身而過,心情便得以好了起來。我再抬頭看看天空,廣闊異常,我步行的速度一直很快,到了地下街的入口,我再轉身看一眼這遼闊的晴朗天空,我竟然像是在演電影或是噁心外拍般的笑了。我佇立在入口處的白鐵欄杆旁,即使呼吸的大部分是汽車的排泄物,但是依舊清新。我拿起手機拍下照片,準備回來寫篇文章,照片如下:
哇靠!這照片是不是看起來很鳥?的確是。但是那當下,這景色會讓忙碌的你感動的,假如你敏感的話。
你有多久走路時沒抬頭看看天空了,你是不是對於一成不變的天空沒興趣,但是,你眼裡的,多是無生命意義的東西。
看著京九蓋著蓋著,也快完工了。我們對於社會、世界的觀察,有多深刻?有多遼闊?我想起了最近結束的總統選舉。總統是用什麼角度在看待這個國家?他不可能像某一村的村民,對於村子裡的一景一色了解深刻,對於那爭取了七年、十年的水泥圍牆還沒蓋好而整天議論紛紛。村民容易專注在這切身的事物,而且對此了解著墨甚深;總統看的,真是瞥見!它可以在十秒內即決定建造一道牆,從此也結束了這七年、十年來的議論紛紛。這麼說來,到底是誰貼近生活?是總統還是村民?村民的確貼近生活,但是,我知道,你要看得多,你必須退得遠,趴在地板上,看清楚了螞蟻往哪走,懂得閃躲;躺在地板上,看見小鳥往哪而飛,也看見更多想要攻擊你的大象、老虎。
我們生活在城市,視野所及,是水泥所包覆的一切;大人,會往上攀爬,不貼近地面,但是有更深刻更全盤的視野。汽車,在地面行走,馬路,是繞著障礙物而存在;飛機,在天空滑行,空氣,恣意流動。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對於生活貼近的程度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Submit meekly to insult 逆來順受
昨天,聽到很不經意、輕輕的一句"因為我都逆來順受啊"可是我突然對這四個字感到興趣,把它記在行事曆上,讓我自己記得要在網誌上分析這四個字的意義。
我在進到廁所解尿時,腦子裡這四個字像在比賽永無止盡的操場繞圈跑步,繞啊繞。為什麼逆來要順受?我先想到的是這前兩個字與後兩個字的方向性,從東方來的,我們順著它讓它帶著我們向西邊走;或是,從東邊來的,我們順著自己原來的方向,與它抗衡。照著:語本宋.陳錄《善誘文.對治十常》的釋意:以順從的態度接受惡劣環境或不合理的待遇,很明顯的,它的方向性應該是前者。
假如逆來順受像我說的,是順著它的方向,我們讓它帶走,那逆來順受可真是懦弱!我想,逆來順受的意思,應該要是留在原地,任憑他的衝擊,沉潛以對,等待時機來臨,我們可以浮出水面,我們可以站起來,我們可以轉換成另一種逆來順受,順著自己的方向,逆著它走。假如我們真的逆來順受了,失去自我大概是最後的結果,就算你想逆著它,你也已經被沖遠。
真不知道我在分析什麼,爛透了。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Exhausted period of the end of the first phase of my life
也不知道是怎麼了,我已經很少讀書,也不寫文章,腦子裡滿滿都是無聊的東西,生活已經失去了美感,也少了以前那種觀察的態度。難道這就人家說的"宅宅"?千萬不要啊!
很想再有動力,繼續讀書,繼續專研,也拓展。希望明天就是個好日子,我能專注在自己的生活,也能努力追尋自己偷偷在心中SET下的夢想,雖然不簡單,但我希望我能。也許有一些不太麻煩又麻煩的阻礙,但我相信我能的!
再次回到語言中心,我發現英文退步了很多很多,就連講起自己最常講的自我介紹也常常吃螺絲,甚至找不到合適的單詞,我的媽呀!EN34差點兒沒過關,DAREN太色了吧...對女生明顯放水。
沒幾句話就分一段,我是怎麼了啊我!現在,事業停擺,學業停擺,體能停擺,藝文停擺,美感停擺,家庭停擺,健康停擺,感情停擺...什麼都停住了,我回想了一整天,停擺的原因在於:我加薪了。我竟然發現,我因此而鬆散、安逸。這大概就是愚蠢的安逸,正在逐漸被自己積極的那一面所邊緣化吧!但這種邊緣化絕對跟龍應台想說的那種不一樣,我絕對不能在這邊找到新的中心,這邊是腐化的開端,我不能讓它擴張!OBAMA:yes, we can!
想寫一些像以前一樣CREATIVE的東西,但似乎毫無頭緒,我竟然爲了去后里很好玩而開心地向很多人說,並且沉浸在那喜悅久久無法切脫。今天Micheal說了一些東西:你知道你自己不喜歡你現在的工作,但是你往往也不知道你喜歡什麼;李奧納多真的有沉到水裡死掉嗎?沒有,因為那是電影,那是人演出來的,那不是真的,那你為什麼會因此而流眼淚?因為人是會被影響的;你老是說等你忙完就要休息、就要充電了,但是你往往是那個忙不完的人,記住你是爲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爲了生活而工作。
真的很無聊,思考了一整天,思考到連課都忘記去上了,我得到了什麼?大概就是一個屁。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是這麼說的嗎?昨天晚上睡覺前,看著"???"(書名忘記了,是一個價錢),那是法國作家的小說,他是廣告界的知名人物,靠著廣告這行業賺了很多錢,在小說中,他用不一樣的角度,近乎戲謔的方式來描述廣告是怎麼一回事,有些描述讓人哈哈大笑,的確,我也笑了。但是昨天,我在他的小說中看到另外一些我更在意的東西,那是他的觀察力,細緻嗎?倒也不盡然,不過倒是挺有"觀察"的感覺,嗅得出嘲諷的味道。為什麼我在意這個,因為那正是我失去的,我最重視的能力。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
捷克大文豪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生於1914年。他21歲時進入查爾斯大學法學院就讀,不到四年,就因為納粹關閉了捷克所有的高等學院而學業中輟;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他才修完所有博士課程。之後,他卻毅然將博士學位甩在一旁,當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推銷員、鋼鐵廠臨時工、廢棄物打包工、劇院佈景工人和跑龍套的臨時演員等,但就是沒再從事過任何跟法學有關的工作。
赫拉巴爾一生際遇起伏,順境少而逆境多。50年代初期,工作不順,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他的作品,他的創作多是在一疊疊從工廠帶回家的廣告紙背面完成的。卑微地活了大半輩子之後,1962年起,年近半百的赫拉巴爾才認真地開始創作,終於在49歲那年出了他的第一本書,特殊的風格和文采旋即備受推崇矚目。1968年共產政權掌控捷克,赫拉巴爾由於曾支持「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而被列為黑名單。1970到1976之間,他遷至布拉格城外他出生的小鎮隱居,並完成了一部部畢生最傑出的作品。
赫拉巴爾一生創作頗豐,光是捷克文版,前後就發行了近三百多萬本。他的作品被翻譯有將近30種語文版本,最知名的有《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Watched Trains)、《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註)、《時間靜止的小鎮》(The Little Town Where Time Stood Still),和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過於喧囂的孤獨》(Too Loud a Solitude)。除了非凡的文學成就外,赫拉巴爾在電影和戲劇方面也有相當貢獻,他不但創作過不少劇本,幾部知名小說陸續搬上銀幕後也都成績斐然。1965年的劇本《底層的珍珠》(The Pearl in the Deep),他與一群年輕導演開啟了捷克電影「新浪潮」的先端;《嚴密監視的列車》由伊利曼佐搬上大銀幕,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曼佐之後並以《失翼靈雀》(Larks on a String)再奪下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
1997年,赫拉巴爾自醫院的五樓窗口墜樓身亡,傳言他當時不過是想餵鴿子,但也有人說他是自殺…。由於赫拉巴爾生前曾經承諾,要將他畢生最愛的作品《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交給最懂他的伊利曼佐來拍攝。不料,在他身後取得了電影拍攝權的捷克國家電視台,卻執意想邀請曾以《分道不揚鑣》(Divided We Fall)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另一位捷克導演揚霍布雷克(Jan Hrebejk)來執導。這讓伊利曼佐不惜以停止創作來抗議,並耗費了十多年的寶貴光陰來和捷克電視台打官司。所幸這部鉅作《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最後終於在赫拉巴爾辭世10年、而伊利曼佐也年近70歲時的今天拍攝完成,並榮獲了捷克影壇最高榮譽「金獅獎」最佳影片等四大獎,三度為伊利曼佐和赫拉巴爾的完美合作寫下了輝煌紀錄。
------------------------------------------------------------------------------------------------------
這本書描寫得十分細膩,彷彿不是在闡述一種信念了。
赫拉巴爾另一本書<過於喧囂的孤獨>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我真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