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達香港的時候大雨滂沱。
香港的計程車款式完全統一,都是TOYOTA,內裝外觀都一模一樣,給人較安心的感覺,且車內座位很寬敞。
在著名的‘彌敦道9號‘附近遇見了鄒兆龍-常威。
我:ㄟ!常威耶!
跟他拍照的時候他很親切,也聽出我們是從台灣來的。最後他說:happy travelling。
回到台灣之後才發現他其實是台灣高雄人。
三天都是陰雨綿綿,雖然看不清楚建築物的樣子,但是更提醒了我們香港生活的真實樣貌。
許浦誼說香港電影裡總是看見他們拍一下欄杆就能翻過去,於是我們也在嘗試。
還有,他們人行道邊常常可以看到欄杆,這也是為什麼香港電影常常可以看到那種畫面吧。
這是晚上在碼頭邊看的light show,那時擠了滿多人,也讓人知道香港的遊客數量有多少。
燈光加上安嵌在碼頭邊的音響發出的音樂,其實沒想像中的奇幻。
但對我來說,看見貝聿銘大師的作品就很滿足了。
晚上在雞姐跟人談判的廟街吃海鮮攤,很髒,比台灣的還髒都不為過!
而且東西也不是很好吃,空心菜的size很大,很難咬。
香港人吃飯習慣先洗餐具。我們在香港的第一餐還沒發現這個習慣,直到菜都快吃完了,旁邊坐下兩名女性才發現他們一直洗杯子、碗、筷、湯匙。而我們已經把他們拿來洗餐具的茶給喝子下了不少。
我們仍然嘴硬地定調為:『反正又不會死。』
走在路上老是被水滴到,這些招牌就是水滴的來源。
香港島的中環,這島上有成千上百的高樓,各具特色。
這棟大樓低層部分的玻璃材質那他呆呆的樣子看起來更活潑。
走在香港的街頭,你會一直聽到『滴!滴!滴!』的聲音,那時從行人號誌燈發出來的、從電扶梯發出來的、有時候是電梯。對於視障者來說是很貼心的設計。只是,我沒聽出他的規則,只覺得這聲音有點吵。
X寶大樓,很有特色,就在中國銀行大廈附近,看起來是C扣在一塊,但我覺得比較像是環抱著大樓的好幾雙手,很有安全感。
這棟大樓的名字我忘了(IFC),大概是目前香港最高的,也滿有特色,我看他像一隻手,有點像一種海鮮、貝類,佛手什麼的。這是難得看他露出頂端,不然,這三天他大部分都在雲裡。
貝聿銘大師的作品,也不用多說什麼了。
這大樓從空中鳥瞰才會覺得有趣吧。
相較於那些商業大樓的華麗整齊,香港人大部分應該都還是住在這種老公寓吧。
他們雖然不像台灣裝鐵窗,但他們喜歡把衣服掛出來晾曬。我很不解,這麼潮濕的天氣,衣服曬在外面應該很髒吧。
走在香港島你會發現有許多天橋,連結來連結去,由於地勢並非平原,所以有時候這棟大樓二樓的天橋走出去會接到別棟大樓的一樓,穿梭在城市之中的感覺,很像在遊戲叢林一般。
這是中環地鐵站出來沒多久的地方,這地方讓我印象深刻,所以就拍了張照。建築物的棟距很小,馬路狹窄,又剛好是個小斜坡,車多人也多,大家擠在一塊的時候,這又是個進步的城市,一種很中國又很西方的氣氛交錯著。香港的斜坡對我來說有種莫名的吸引力。
這是搭巴士要往海洋公園的車上拍的。香港有許多快速道路,不是很寬敞,就穿梭在建築物之中,巧妙地避過那些加高的雙層巴士、公園、電車。擁擠中又自有秩序。
晚上從花園街步行下山看見的大樓,點起燈後,真的很美。
我跟許浦誼在蘭桂坊喝完啤酒後,走到地鐵的路上很想上廁所,想不到讓我看見一個地下室的公廁,我當然想要進去體驗一下,裡面很濕、很舊,臭味還好,但是,看起來真有香港電影打人場景的感覺,感覺隨時都會有古惑仔衝出來搶劫,good!
這是路上看見的大樓,玻璃不規則的褶線,使視覺不會流于方形。
香港的消防栓幾乎是長這個樣子,走在路上常看到下水道施工,他們都會用轉換接頭直接從消防栓取水使用,類似照片的消防栓右耳一樣。這是還不錯的制度,如果在台灣,這樣就變成偷水。
由於香港的車子是靠左邊開,可能是怕外來的遊客不習慣,所以很多地方都會看到地上提醒來車的字樣,很貼心。香港的馬路幾乎都是水泥做的,所以很平整,台灣的都是柏油路居多,所以才會坑坑疤疤吧。
很有名的重慶大廈,一走進去都是賣手機的店家,門口聚集了很多印度人,整棟大樓也幾乎都是印度人,所以一走進去就有一股很濃的氣味,我滿不能忍受的。
香港的英文翻譯都很直接,這是火災緊急出口,就直翻成走火通道。
還有『士多』,竟然是store!小店鋪叫做士多,挺有趣。
SPRINKLER也直接翻譯成花灑。
單人操作式消防栓HOSE REEL也直翻成喉轆。不過值得台灣學習的是,他們對於這種消防設備,不會硬是把他們漆成紅色的,而是根據建築設計,融入其中,這邊是大理石樣式的,他就做成大理石樣式的。
香港的路都很小條,也有很多上坡下坡,讓人覺得處處是景,到哪都可以拍電影的樣子。香港地狹人稠,馬路小,建築物高,我不覺得建築物是蓋在馬路旁的,我覺得這比較像是:從建築物中雕刻出馬路。
這是進步的城市,但是幾乎所有興建中或施工中的建築物,都使用竹製的鷹架,原因可能是較方便輕盈或較堅固。
原來他們真的喜歡踢足球,維多利亞公園是香港少有的大廣場,這邊有好多人在踢足球,包括老人。
在飯店看電視,體育台沒有籃球,只有足球,在bar喝酒時,也都是在播足球。
這是從海洋公園山頂坐下來的纜車,沿途風景美麗,香港多島嶼,小島的沿海部分幾乎都是咖啡色的一圈,很有特色。
這三天只有那個早上出了幾個小時的太陽。
海洋公園裡面有兩隻PANDA,很可愛,吹著超涼的冷氣、吃不完的竹子。
在海洋公園看到一群老人家正好要拍團體照,大家都戴著黃橙橙的帽子,很有秩序,有點像小學生。
海洋公園裡面的垃圾桶,竟然有一個叫做『廢物』,我看很多人的心應該都驚了一下,尤其是台北的消防隊。
不包含我在內。
香港地鐵的柱子上標著站名,每一站的顏色都不一樣,每一線的樣式也不同,顏色鮮豔簡單明瞭,很美!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部份。
香港只有有錢人才開車的樣子,在路上看不到摩托車,很稀少。大家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有錢人就開車,所以,幾乎沒看到平價的車種,滿街都是名車,沒看過TOYOTA、FORD、NISSAN、MITSUBISHI這種中低價位的車子,多半是BMW、MECEDES、LEXUS、還有很多不知名的敞篷車,偶爾看到MAZDA的休旅車。這是在重慶大下旁邊看見的培元的車-法拉利。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難得看到藍天。這就是替我留下模糊記憶的兇手-許浦誼。
拜他所賜,我的照片幾乎都是模糊的。
看他的衣服多前衛:sex without love is just exercise.其實,他可能覺得很炫,在老外的眼裡就像是我們走在路上看到一個老外穿著一件衣服上面印著:假如沒有真心相愛,做愛只是一項運動。
最後一個下午,在星光碼頭旁邊的洲際酒店喝下午茶,我點的咖啡,奶泡打得多漂亮!凸出杯沿的,太厲害。
這幾天下來,發現香港的空氣中有一股氣味,海鮮的味道,食物也是。
就連第一天晚上喝的STARBUCKS也是,味道跟台灣滿到的不太一樣。也是一股港味,還是因為那股氣其實一直流竄在我的喉嚨?
香港人的英語能力很好,到哪幾乎都可以用三種語言跟你溝通:粵語、國語、英語。
香港的老舊建築物看起來是很恐怖的,樓梯狹窄陰暗,我們很想去參觀一般人的家裡,到底是什麼樣子,只是很難達成這個目標。該慶幸在台灣,我們的住宅對照香港來說,應該寬敞明亮多了。
香港的餐廳流行搭檯,也就是大家共桌,在台北,大家好像比較不喜歡這麼做,但是他們餐廳通常很擁擠,不共桌的話,在用餐時段可能要等很久才能吃得到餐點。這是一種美德,大家共生。茶餐廳的員工跟電影裡看見的差不多:說話快、算錢快、記性好、點餐快。哈哈哈,很有趣的體驗,反映出那個環境的壓力、擁擠、追求速度。
從赤臘角機場搭乘機場快線要到市區的沿途,看見了許多的摩天高級住宅,富有的人大概住在那哩,從書上得知,香港的房價高得嚇人,巔峰時,十幾坪的小套房要台幣一千萬左右。那一般的小小上班族呢?要住在哪裡?香港政府施行區域計劃,使各個鄉鎮都能各自發展出完整獨立的生活機能,不用依賴市區,大部分的人,我想還是住在衛星城市,就像台北,大部分的人都住中永和一樣。在機場快線上,只有五個站(展覽館、機場、青衣、九龍、香港),列車上的面板用一條弧線標出這五個站,列車開到哪裡,燈就亮到哪裡,讓乘客能掌握進度,很不錯。
香港對於海岸工程的美化也很有規劃,不管在哪裡看到的,只要是海岸有工程的,一率使用同一款式的石頭,讓海岸線保有原來的樣貌,不只整齊美觀,也看得出對於自然環境有一定的保護。反觀台灣的海岸工程,多是水泥直接倒在岩石上,看了能不令人心疼嗎?國家永續的規劃很重要,只是統治國家的都是政客,政客的生命有多長,他的視野就只有那麼長,是吧!?我們還能期待什麼?最近台灣媒體最常出現的拼觀光,讓我感到愚蠢、白痴,媒體記者老是在意消費多少錢,老是訪問商家消費多少錢等等的蠢問題,台灣的問題在於:『人家為什麼要消費?我們要拿出什麼給人家消費?』媒體記者對於社會風氣潮流的帶動很重要,尤其台灣的新聞台更是厲害(蠢得厲害),應該嘗試做一些對於觀光發展有利的東西,而不是每天一直介紹哪裡賣香腸的好吃、風景區哪一攤賣什麼狗屎沒特色的紀念品,台灣的觀光景點有個特色:長得都一樣。我在澎湖買的紀念品跟澎湖沒關係;我在南投看到一模一樣的;它是花蓮的特產;我不能在花蓮買到。
在寫跟香港有關的東西的時候,我很怕我看見的是偏頗,也可能有些誤會,顯得有點膽顫心驚。
以下是在飯店留下的簡記:
最後獻上:在台灣就能玩的遊戲還要到香港玩的飯店自殺嚇人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