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攀岩與我-第二集

攀岩是如何讓人喜歡的呢?所有成為人的愛好的事物一定都有它對於那個人很獨特的一面,而攀岩獨特何在?
以運動來說,大多數人是這麼界定它的。籃球也是運動,自己一個也能打,但總是需要競爭,不免來場單打、三對三、全場,我也喜歡籃球,尤其是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打籃球是充滿熱情的,看著同學都很會打自己也開始加緊練習,黃俊銘的三分球很準,彈跳力又好;陳政智速度很快;薛乃寧...很高,哈哈哈,大概就是這樣,每次一起打球總是很能激發鬥志,用盡一切手段一定要贏過對手的那種精神讓大家很愛籃球。棒球是我小學到國中時期最愛的運動,棒球相對冷靜,有更多思考空間,更有其代表現的那種張力,那段時期,家裡的玻璃也被我和哥哥打破了不少片。眾多運動之中,免不了競爭,那是運動迷人的一面。
攀岩也有競爭,攀岩有攀岩比賽,但它特別的是,除了速度賽以外,同一時間是你自己一個在場上的(撇開確保者不論)。在攀爬的過程中,它不考驗你跳得多高,手的力量有多大,大部份的時間,你能成功攀登與否都在於頭腦,所以,我大概是個愚笨的人吧。每一個動作之前你一定有所停頓,停頓做什麼?思考,你在開始攀登之前做什麼?思考。這是一段很重要的自我對話時間,也是這運動如此迷人的原因。
每次,你卡在某個動作過不去,你反覆嘗試、反覆嘗試,這是在考驗你的耐心與意志,最近看見一個影片,相當撼動人心,相信每個攀岩的人一定很能體會這影片內的心情:

「The Story of Two Worlds low start V16」 from project_daihold on Vimeo.


失敗、觀察路線、改變策略、嘗試、失敗、觀察路線、改變策略、失敗、觀察路線、改變策略、失敗、觀察路線、改變策略、失敗、觀察路線、改變策略、失敗、觀察路線、改變策略、失敗、觀察路線、改變策略......

就是這樣的過程,最後會憤怒、沮喪。接下來又是一段沉澱、觀察路線、改變策略、嘗試,接下來振奮人心的成功可能就此出現了。成功的完成一條路線,可以比擬為贏得NBA總冠軍、贏得MLB世界大賽冠軍,但有一點實在是很特別,那就是成功conquer它的時候情緒的表達,通常是相當內斂的嘶吼與看起來很畸形的手部動作或小奔跑,實在不知道如何形容,總而言之,就是很彆扭與畸形的自我肯定。

在影片中,Dai在快要完成路線時掉下眼淚,那是多麼讓人敬佩的情緒,也充分表達出了他的決心,有幾個人有這樣的毅力呢?想要進步就得忍受孤獨,每次在電腦前看著高手完成一條又一條充滿難度的路線時,心中總是充滿希望,覺得...自己好像也跟著他們完成一條又一條V10以上的路線。看完之後馬上出發到抱石場,通常又是一陣摔呀摔的,摔個幾次,信心又會歸零,這大概也是可以進步的最佳轉淚點,這是最難跨過的一段時間,有百分之七十的我遇到這種時候就是躺在地上發呆,身體冷卻之後就收工回家,鮮少能繼續下去的,如果有,肯定是有人陪我一起爬,氣氛也稍微歡樂一點,那是督促自己的力量重要來源。


攀岩的過程是孤獨的,就算有人在你旁邊也是一樣,也許氣氛很歡樂,但當你遇到難題,最終問題還是回到你的心理,沒有人能了解你的難處在哪?就像沒人能了解你的苦衷一樣。這時候當然可以有人技術指導你,那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但請記住,千萬別在別人攀登時犯了以下錯誤:
『左邊左邊!右邊右邊!踩下面那個腳點!』


每個人都做過這樣的事,在攀岩場也很常聽到這種聲音不絕於耳,但這真是對攀岩者的一大干擾,如上所述,攀岩的過程是一段很自我的過程,就像沒有人在自慰的時候想被打擾一樣。最好的指導方式應該是等攀岩者下來了,在地面上一起討論,而不是在底下大聲地要他怎麼做下一個動作,那是不對的。也許他真的沒看見左邊有個腳點,那就是他該學習那段痛苦的時候,也許閱讀那條路線時不夠認真,那也不該讓它還在岩壁上時接受這樣「非自發性思考」的動作,換句話說,就算他因此過了那個難關,那一段過程對攀岩者來說,也是毫無意義的,就像爸媽花了三百萬買一台奧迪給沒工作的你,你真的能開它上路,但那是毫無意義的......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